• · 您當前的位置是:首頁 > 企業文化 > 教育培訓教育培訓

    習近平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2021年)--上篇

    來源:黨委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1-07-0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3年9月7日,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我明確提出這個觀點,強調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的一項戰略任務,要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2014年3月7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我進一步強調了這個觀點。

    --習近平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要突出綠色辦奧理念,把發展體育事業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讓體育設施同自然景觀和諧相融,確保人們既能盡享冰雪運動的無窮魅力,又能盡覽大自然的生態之美。

    --習近平2021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河北考察時的講話


    中國將繼續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將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我已經宣布,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需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努力。我們認為,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中國正在制定行動方案并已開始采取具體措施,確保實現既定目標。中國這么做,是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多邊主義,為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習近平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特別致辭


    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習近平2021年2月3日至5日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要保護好內蒙古生態環境,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持續改善城鄉環境。要強化源頭治理,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加大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力度,發展清潔生產,加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習近平2021年3月5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生態總價值,就是綠色GDP的概念,說明生態本身就是價值。這里面不僅有林木本身的價值,還有綠肺效應,更能帶來旅游、林下經濟等?!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實際上是增值的。

    --習近平2021年3月5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后代負責。這些年來,青海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體現了生態保護的政治自覺。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布局,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正確處理發展生態旅游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堅決整治生態領域突出問題,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上走在前頭,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習近平2021年3月7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我國平臺經濟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要著眼長遠、兼顧當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營造創新環境,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習近平2021年3月15日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時的講話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習近平2021年3月22日至25日在福建考察時的講話


    每年這個時候,我們一起參加義務植樹,就是要倡導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讓大家都樹立起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責任意識,形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習近平2021年4月2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講話


    今年是全民義務植樹開展40周年。4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鍥而不舍,祖國大地綠色越來越多,城鄉人居環境越來越美,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國林草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仍然突出,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習近平2021年4月2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講話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中華民族歷來講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華文明積累了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下大氣力推動綠色發展,努力引領世界發展潮流。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2021年4月2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講話


    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美麗中國就是要使祖國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要深入開展好全民義務植樹,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加強組織發動,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宣傳教育,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參與義務植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履行植樹義務,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呵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

    --習近平2021年4月2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講話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贝笞匀皇前ㄈ嗽趦纫磺猩锏膿u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不尊重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只會遭到自然報復。自然遭到系統性破壞,人類生存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習近平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堅持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樸素的真理。我們要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發展的短視做法。要順應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方向,抓住綠色轉型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以創新為驅動,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

    --習近平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堅持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保護生態環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要按照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

    --習近平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環境關系各國人民的福祉,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后代的責任,探索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國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習近平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此外,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習近平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方將在今年10月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漁”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南南務實合作,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到東南亞的低碳示范區,再到小島國的節能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中方還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發起了系列綠色行動倡議,采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

    --習近平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上下同心、齊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深入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杜絕濫采亂挖,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系統持續優化、整體功能持續提升。

    --習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廣西考察時的講話


    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習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廣西考察時的講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實踐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我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我多次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三月十五日,我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研究部署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重大舉措。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要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要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要解決好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科技支撐不足問題,加強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等科技攻關,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要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我多次強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F在,一些部門和地方上馬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沖動依然強烈。在今年一月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我專門強調要注意防范八個認識誤區,其中一個認識誤區就是借擴大內需、形成國內大市場之機,大搞高能耗、高排放的項目。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嚴把關口,不符合要求的項目要堅決拿下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F在,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期望值更高,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要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江河湖庫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建設美麗海灣,有效保護居民飲用水安全,堅決治理城市黑臭水體。要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要實施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強白色污染治理,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強化重金屬污染防治,重視新污染物治理。要推動污染治理向鄉鎮、農村延伸,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既是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的必然要求,也是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帶來不利影響的重要手段。“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绷己蒙鷳B本身蘊含著經濟社會價值。要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要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要科學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要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強化外來物種管控,舉辦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主動承擔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不斷增強制度性權利,實現義務和權利的平衡,展現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要發揮發展中大國的引領作用,加強南南合作以及同周邊國家的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資金、技術支持,幫助提高環境治理能力,共同打造綠色“一帶一路”。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有效應對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規鎖”的企圖,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構建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要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化綠色發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法律法規。要完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建立健全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要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建立健全風險管控機制。要大力宣傳綠色文明,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八日,我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心懷“國之大者”,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決做到令行禁止,確保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習近平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南水北調工程是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繼續加大對庫區的支持幫扶。要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格用水總量控制,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節水。要把水源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劃出硬杠杠,堅定不移做好各項工作,守好這一庫碧水。

    --習近平2021年5月12日至13日在河南南陽考察時的講話


    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調工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科學推進工程規劃建設,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習近平2021年5月14日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來,我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開展了大規模水利工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南水北調是跨流域跨區域配置水資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主體工程建成通水以來,已累計調水400多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1.2億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黨中央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習近平2021年5月14日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繼續科學推進實施調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強節水、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的前提下,統籌加強需求和供給管理。一要堅持系統觀念,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處理好開源和節流、存量和增量、時間和空間的關系,做到工程綜合效益最大化。二要堅持遵循規律,研判把握水資源長遠供求趨勢、區域分布、結構特征,科學確定工程規模和總體布局,處理好發展和保護、利用和修復的關系,決不能逾越生態安全的底線。三要堅持節水優先,把節水作為受水區的根本出路,長期深入做好節水工作,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人口規模。四要堅持經濟合理,統籌工程投資和效益,加強多方案比選論證,盡可能減少征地移民數量。五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養,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強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水資源保護,持續抓好輸水沿線區和受水區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六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十四五”時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以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為重點,統籌存量和增量,加強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習近平2021年5月14日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目標,加強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銜接,進一步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發揮生態保護補償的政策導向作用。

    --習近平2021年5月2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的講話


    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世界各國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共建人和自然和諧的美麗家園。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合作。中國持續深化環境司法改革創新,積累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有益經驗。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國際組織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

    --習近平2021年5月26日致世界環境司法大會的賀信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生態興則文明興。人類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和極端天氣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世界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2021年6月5日致巴基斯坦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的賀信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堅定致力于踐行多邊主義,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提升全球環境治理水平。中國將于今年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愿同各方共商生態保護大計,為全球環境治理注入新動力,打造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習近平2021年6月5日致巴基斯坦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的賀信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要繼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強化政策支持,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要加強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濕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態治理修復,全力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要積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綜合整治水土流失,穩固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習近平2021年6月7日至9日在青??疾鞎r的講話

    性色av免费网站